本文是一篇经济学硕士论文,本文总体性研究结论如下:首先,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非对立关系,农业绿色发展不仅具备可行性且势在必行。经济高速增长积累的物质财富,恰好为绿色变革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相关概念
一、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它以自然承载能力为依托,力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的稳健增长。其核心要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环境资源视作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生要素;二是把达成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设定为绿色发展的根本目标;三是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最终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实现路径。这意味着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陈旧观念,转而通过打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任建兰(2017)则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大系统的综合视角,深入剖析了绿色发展的内涵,认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提高生态环境容量和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石敏俊(2022)从反面论证了绿色发展的紧迫性。他指出,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经济增长模式难以契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这种旧模式不仅无法带来长久的繁荣,还会导致环境状况的持续恶化。李斯嘉(2023)提出,绿色发展是从以往的经济中心主义和单纯的经济利益至上,转变为生态-社会-经济全面融合,尊重社会、人文和自然的动态过程①。因此,推进绿色转型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循环经济理论
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循环经济理论,其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核心是资源的高效使用和循环再利用,减少排放甚至零排放③。目前,循环经济是一种在遵守自然法则的前提下,通过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生产活动中垃圾废物的产生,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将生产活动形成“闭环”,最终降低发展对资源造成的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形式,可以提高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循环经济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增加资金支持、创新科学技术及投入人力资本,可以更有效地推进循环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循环经济是四平市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推广绿色技术和加强政策支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解释了“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辈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该理论强调经济效率、生态稳定和社会公平的平衡,追求三者的协同发展,不仅保证经济增长,还需要在维持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997年,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我国未来的战略支撑,不仅包括代内公平(同一代不同群体间的公平)还包括代际公平(当代与后代的发展权平衡),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后代人的需要,同时要不断缩短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该理论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提供了框架,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因此,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其发展的科学指导。通过应用该理论,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基础
第一节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条件分析
一、四平市自然条件
四平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区,位于124°22'E,43°10'N区域,这就使得四平市南北气候较为均一,四季特征明显。在农作物的生长季,也就是5月~9月期间,平均气温为20.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可达567毫米,平均无霜期大约130天,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一年一熟的农作物生长,有利于积累有机质,提升作物品质,造就了四平农产品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四平市下辖5个县(市)区,包含54个乡镇及755个行政村,这里物种繁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产出的粮食大量用于商品交易,因此享有“中国粮仓”的美称。
(一)土地资源
四平市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大市,具有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在地形构成上,平原广袤无垠,约占据总面积的79%,地势开阔平坦,为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先天优势;丘陵起伏错落,占总面积的15%,在绿色生态农业、特色林果种植等方面独具发展潜力;山地则约占总面积的6%,山川与平原、丘陵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层次丰富的地理画卷。整体而言,四平地形相较其他地区更为平坦,可耕地资源堪称富足,人均土地面积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为粮食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平市位于东北黑土地的核心区域,全市耕地面积达10610.6公顷,建成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8184.09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7.13%。这里的黑土地,堪称土地中的“膏腴之地”。历经数万年的植被腐殖积累,造就了深厚且肥沃的腐殖质层,厚度可达30厘米~100厘米,富含氮、磷、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就像一座储量巨大的天然养分库,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也是四平成为粮食生产大市的重要自然基础。
第二节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一、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措施
(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四平市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从“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精准发力,开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工作,共计完成94.7万亩的建设任务,实现了“田块规整成方、林带纵横成网、道路互联互通、沟渠相互贯通、干旱时能灌溉、洪涝时能排涝”的建设目标。与此同时,四平市完成了2023年制订的农田建设任务,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减少。
(二)实施保护性耕作
四平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004.5万亩,打造了45个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造了两个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运用绿色技术的土地有508万亩,实现良种全覆盖。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实现节约成本1000元/公顷~1400元/公顷,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达五年以上的,已经基本保证黑土地不再“变薄”“变瘦”“变硬”,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达十五年以上的,被列为示范田,其中蚯蚓数量达到60条/平方米~100条/平方米,是普通土壤的6倍~10倍,四平市在实施保护性耕作后黑土地的各项数值明显向好。
第三章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24
第一节农业资源利用矛盾升级..........................24
一、土壤资源减少..........................24
二、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26
第四章国内外农业绿色发展经验借鉴.........................35
第一节国内农业绿色发展经验........................35
一、辽宁省瓦房店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经验...................................35
二、黑龙江省五常市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经验...................................35
第五章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41
第一节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41
一、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41
二、加快发展节水农业...............................42
第五章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一、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保护耕地质量
保护耕地资源意义重大,要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需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四平市应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的结果来精准施肥,以此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提高土壤肥力,可对使用有机肥的农户给予补贴,激励农民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逐步恢复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要减少农用地膜白色污染的使用。四平市政府可出台农用地膜使用与回收管理办法,明确生产、销售、使用者各自的责任,同时推广可降解地膜。对使用可降解地膜的农户提供对应的扶持,降低使用成本,引导大家积极使用可降解地膜。健全地膜回收体系,在每个乡镇或者人口较多的村屯设置回收点,对回收的地膜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如给予一定的金钱返现,或者下年度购买地膜可以提升优惠力度,提高农民回收积极性,减少地膜残留对黑土的损害。三是治理工业污染企业。加强对四平市工业企业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定期到企业进行抽查和宣传,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有关部门应强制企业升级污染防治设施并实现污染物排放合规,对违法排污行为实施严厉处罚措施,并要求在指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同时,构建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对受污染地块实施针对性修复工程,采取深耕深翻、客土置换等土壤改良技术,总结好“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体系,能够有效加速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培育优质生态农产品提供保障。
结语
本文总体性研究结论如下:首先,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非对立关系,农业绿色发展不仅具备可行性且势在必行。经济高速增长积累的物质财富,恰好为绿色变革奠定坚实基础。脱离发展谈环保如同空中楼阁,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生态建设才是根基深厚、持久稳固的绿色发展模式,这决定了农业走绿色道路是必然选择。其次,四平市依托独特的黑土地资源禀赋,虽在农业绿色发展实践中具备先天优势,但目前整体仍处于初步探索期,从资源-环境-经济协同视角分析,作为吉林省重要农产品基地,四平市在保障城镇居民绿色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其生态服务功能正逐步显现。尽管当前农业经营方式仍以粗放型增长模式为主导,绿色转型进程相对滞后,但已实现从“深灰”到“浅绿”的渐进式转变,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最后,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速度缓慢主要是由于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产品质量有待加强、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欠缺、经营主体绿色意识薄弱、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而引起的。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加强修复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加快推广低碳农业技术、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意识、夯实农业政策保障体系,以促进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