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硕士论文,本文通过分析BIM技术在工程量计算领域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并对相关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机电安装工程算量系统实现路径的研究与应用,以机电安装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Revit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20年7月,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产业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开放拓展应用场景等重点任务。智能建造作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已经迅速开展全国性的智能建造试点发展。2022年5月,住建部印发了《“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转型,提升发展效能,推进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全过程应用。2022年6月,住建部正式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推进智能建造与BIM技术在建筑业的深度应用,推进自主可控BIM软件研发;并加快编制数据接口、信息交换等标准,完善BIM标准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BIM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出“提升工程品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2024年12月1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GB/T50856-2024为国家标准,并公开发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
在国家诸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BIM技术作为智能建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其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我国建筑业也逐渐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时期,精确预测和控制成本成为建筑企业的关键工作。随着各类建设项目规模和体量的不断升级,超级工程的不断涌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日益凸显,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是确保工程造价结果准确的关键流程。作为建设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机电安装工程各专业的工程量计算也必然会对工程造价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面临建筑行业的重要技术革新,BIM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BIM技术的理论体系、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已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其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行业管理效能和生产效率(Eastman et al.,2018)。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建筑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工程量计算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计算体系突破了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通过可视化、协同化和自动化的技术特征,实现了工程量计算的范式转变。研究表明,BIM技术在工程量计算中的精确度较传统方法提升明显,计算效率也显著提高(Zhou etal.,2020)。然而,BIM技术算量与传统的工程量计算标准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方式、计算逻辑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具体而言,BIM模型的自动工程量提取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机制、完善的信息分类体系以及智能化的计算算法(Wang et al.,2021)。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工程量计算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化。学者们从多个维度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在算量模式层面,探索了基于IFC标准的自动化算量方法;在专业方向层面,研究了BIM技术在土建、机电等专业领域的差异化应用;在发展趋势维度,则重点关注了BIM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Smith et al.,2022)。这些研究为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相关理论基础
2.1 BIM技术相关理论
2.1.1 BIM技术特点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种相关信息数据来构建建筑模型,并通过数字信息来模拟建筑物所包含的真实信息,如建筑构件的材料、性能、尺寸和位置等。这样可以将建筑项目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三维模型中,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术作为前沿的建筑信息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BIM技术在中国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BIM技术将为中国的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BIM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可视化
BIM技术利用建筑的结构和形态,以三维实物图的方式向公众展示建筑模型。这种基于数字模拟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在确保模型准确性的同时,生成清晰且明确的虚拟建筑模型。它是一种先进的信息集成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对建筑工程中各专业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使得工程项目建设更加科学有效。BIM的可视化技术不只是展示建筑、结构和机电安装的效果,它还能在项目的设计、执行和运营过程中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和决策。这种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二维图纸的局限性,简化了技术交底的复杂性,并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协调性
在工程项目中,一般会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单位的参与,BIM技术的协调性就具有明显的优势。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设计阶段能够提前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并生成相应的碰撞检测报告。此外,BIM技术还具备解决诸如电梯井布置、防火分区、地下排水布置等与其他设计布局及净空要求之间的协调等问题的能力。BIM技术可以实现多专业之间的信息即时共享和协同设计,避免因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冲突和错误。
2.2机电安装工程算量相关理论
2.2.1机电安装工程算量基本理论
(1)机电安装工程算量基本理论
《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GB/T50856-2024是我国新发布的通用安装工程计算标准,主要用于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从而能够统一规范机电安装工程的计量行为。机电安装工程的构件种类非常复杂,而且涉及很多专业的工程领域,计算的项目也是多样化。不同构件类型的计量规则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种构件类型在不同的安装工程量清单系统下具有不一样的计量含义。
(2)机电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机电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主要分为以数量、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计量的五种方式,根据GB/T50856-2024规定,对应的计算规则如下:
①以数量计量的方式。以数量计量的主要对象是各专业的机械设备、管道附件、风管部件和其他单独的构件,在计量规范中以“个”“台”“套”或“组”为计量单位。
②以长度计量的方式。以长度计量的主要对象是各种管道、桥架、电线电缆等,在计算标准中以“米”为计量单位,其清单计算规则按图示构件中心线以长度计算,不扣除阀门、管件等及附属构筑物所占长度。
③以面积计量的方式。以面积计量的主要对象是通风管道,在计算标准中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在计算时长度按图示构件中心线计算,不扣除管件(如弯头、三通、四通等)的长度,但是要扣除部件(如阀门)长度,风管遇到风口、孔洞等其展开面积不扣除各种风口、孔洞等所占面积。
④以体积计量的方式。以体积计量的主要对象是绝热工程,在计算标准中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清单计算规则为按照图示表面积加绝热层厚度及调整系数计算,在规范中设备筒体及管道绝热的工程量均有相应的计算公式和系数设置。
3 BIM机电安装算量系统实现路径与应用........................24
3.1算量系统需求分析.................................24
3.1.1功能性需求分析..............................24
3.1.2非功能性需求分析.......................26
4基于灰色聚类的应用评价模型构建........................51
4.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1
4.1.1评价指标的选取............................51
4.1.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53
5基于灰色聚类的应用评价工程案例.........................60
5.1工程概况..................................60
5.2评价指标赋权....................................61
5.3灰色聚类评价.................................64
5基于灰色聚类的应用评价工程案例
5.1工程概况
某公司科技研发楼项目,地下1层,地上16层,总建筑面积为44857.36 m²,该项目亮点为全过程BIM设计,如图5-1所示为该项目BIM模型。其安装工程包含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消防工程、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等多个专业系统。其中,电气工程构件多而复杂,包括了电气照明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多专业多种类构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绿色建筑评价要求高,设计过程精细化控制;参建单位众多,协同作业比较困难;项目实行全程审计,各阶段都对成本有精确要求;地下标高多,机电管线复杂等。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模型漫游和三维图纸等方式进行设计交底和会审,施工过程基于BIM模型进行空间协调和模拟,充分发挥BIM的可视化特点,协调各专业施工。BIM的协作管理流程使多专业的协调问题前置解决,大大提升沟通效率,降低时间成本(袁晓瀛,2024)。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度应用了BIM机电安装算量系统,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打破了模型与造价信息割裂的现状,可根据招标计划分割模型匹配工程量清单,工程量和造价数据灵活可控。邀请行业内专家根据主流算量软件的计算标准对BIM机电安装算量系统进行评价打分,并构建灰色聚类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6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BIM技术作为智能建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由BIM技术所带来的工程价值也愈来愈显著,BIM技术在工程量计算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多,但是基于BIM技术的机电安装算量系统则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BIM技术在工程量计算领域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并对相关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机电安装工程算量系统实现路径的研究与应用,以机电安装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Revit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算量信息配置的自学习自优化,计算符合我国工程量计算标准的工程量,实现BIM机电安装工程算量系统的技术路径研究和应用评价,并验证了算量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如下:
(1)基于智能化算量的角度,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机电安装算量系统实现路径新方法。遵循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标准化管理等开发原则,实现了BIM机电安装算量系统的研发,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计算机电安装工程各专业的工程量,并生成符合国家计算标准的工程量清单。
(2)应用某公司科技研发楼项目BIM模型,采取“开发-测试-应用”的协同机制进行迭代式开发,解决了电气专业电线线缆工程量计算的痛点,创新性地提供了电气专业全流程、高效率的工程量计算解决方案。
(3)结合某公司科技研发楼项目应用BIM机电安装算量系统的成果,采用C-OWA算子科学赋权,构建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并邀请专家进行对算量系统进行评价打分,得出算量系统在该项目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的结论,验证了算量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此外,通过总结算量系统在其他类型项目的应用效果,也验证了算量系统的广泛适用性。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