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学硕士论文,本文分别从企业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相关建议。第一,企业应积极主动践行ESG发展理念,规范环境、社会、治理行为以提升ESG表现,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寻找新路径。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2023年7月,国务院发文称“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在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产权结构背景下,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经济主体面临着更为突出的融资约束问题。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影响民营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且没有被很好地解决。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凸显了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紧迫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公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29.33万亿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了15.68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96万亿元,两者在所有的社融增量中占比分别为53.5%和20.3%,两者合计增量占所有社融增量的73.8%。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2023年前三季度仍然是央企、国企、城投和地方政府融资更容易,而民企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占比仍然偏低,但按照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的比例来看,其融资增量的占比显然不相协调,预示着民营经济的融资难现实,原因固然来自于多个方面,但民营企业自身如何主动求变仍然是解决融资难过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我国的重要任务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以在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此举进一步表现出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而追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在此背景下,兼顾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ESG理念成为企业落实国家战略的抓手。ESG是环境(E)、社会(S)、以及治理(G)的缩写,能够反映出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内部治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星焱(2017)曾指出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投资过程中不应仅考虑财务指标,还应将企业活动与投资行为对社会、环境以及更大范围内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一并评估,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ESG表现将逐步成为企业在融资市场主动求变的路径之一。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本文旨在将企业ESG表现与融资行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企业ESG实践行为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基于企业自主变革视角,重点探究主动提升ESG表现能否有效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信贷融资问题,从而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提供基于ESG实践的理论解释与实证依据;
(2)在实证检验民营企业ESG表现对信贷融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内部影响机制,在ESG理念逐渐兴起的背景下,系统梳理可持续经济发展“新方向”与企业融资“旧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出战略决策依据。
1.2.2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
(1)丰富了ESG与企业融资领域的研究。企业融资在以往研究中是一个“旧问题”,大多学者从外界角度考虑解决方式,如政府帮扶、数字化转型等,随着ESG理念的兴起,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在价值的ESG评估体系不断发展,企业通过提升ESG表现主动求变,在企业微观角度为解决“旧问题”提出了“新方向”,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企业整体ESG表现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为“ESG表现—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框架做出补充贡献;
(2)拓展了上市民营企业关于ESG表现对企业信贷融资影响的理论研究范围与适用性。本文聚焦上市民营企业,针对性地进行ESG表现对企业信贷融资影响研究,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及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因素出发,打开了ESG表现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机制“暗箱”,完善了企业信贷融资相关理论分析从而提高了民营企业对于该领域研究的适用性,对于其他上市公司进行相关研究同样可以提供借鉴意义。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概念界定
2.1.1关于ESG的相关概念
(1)ESG的内涵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首字母缩写,其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表现,主要从企业长远发展、投资者长期回报的视角来进行评估企业的总体表现。ESG不仅是金融市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公司行动指南和投资理念,还可以视为将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上的具象投影,即可以依据ESG评价指标来评估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贡献。
要深入了解ESG,需要进一步理解其三个维度的具体内涵:环境维度关注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外部的责任,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升级产业技术、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有效利用、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环境治理体系等;社会维度关注企业对员工、消费者以及社区的责任,也属于对外部的责任,代表的是对人类整体命运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包括了机会平等、人力资本、社会影响、健康和安全、顾客&产品责任等;治理维度则涉及企业的领导结构、决策过程和股东权利等,属于对自身的负责,治理方面是企业重要的实现手段和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治理层面来考察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结果,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公司行为、员工关系、股东利益保护、股权结构、薪酬及商业道德等。
(2)ESG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60年代,ESG概念最初起源于因宗教兴起的伦理道德投资。在西方国家,人权运动、环保运动等兴起促进了相关投资理念的发展,这些运动所代表的价值观映射出了当时投资者与社会公众的需求,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之下,投资者们的价值观中又进一步增添了对“环境”这方面的关注,在投资选择中开始注重种族及性别平等、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抵制向对环境造成大量污染的企业投资,“社会责任投资”理念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例,帕斯全球基金(Pax World Funds,1971)投资明确排除那些从越南战争中牟利的企业,同时将劳工权益保护作为重要的投资考量因素;在英国,梅林生态基金(Merlin Ecology Fund,1988)开创了环境导向投资的先河,该基金将投资范围严格限定于那些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
2.2基础理论
本文探究企业ESG表现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其中ESG表现作为企业非财务信息引入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所遵循的底层理论为信息不对称理论,从而搭起整个研究的理论框架。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事前逆向选择问题和事后道德风险问题,而本研究中讨论企业信贷融资可得性或融资成本问题过程中主要从事前逆向选择角度出发,贷款者全面审核借款企业的相关信息以希望打破信息的不平衡性。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获得融资在企业层面来说是要更加有效地将企业信号传递出去,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正是向外界传达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行为作出补充,缓解信息不对称。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层面付出实践,分别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融资方面产生影响。综上,信息不对称理论支撑了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支撑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层面的表现,与信号传递理论一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共同形成了支持本研究的基础理论。

第三章上市民营企业ESG表现对其信贷融资影响研究设计...............27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7
3.2研究变量选取........................27
第四章上市民营企业ESG表现对其信贷融资影响实证分析...........................34
4.1描述性统计..................................34
4.2相关性分析....................................35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55
5.1研究结论.....................................55
5.2对策建议................................56
第四章上市民营企业ESG表现对其信贷融资影响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如表4-1呈现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各项指标统计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虽然部分变量的离散程度较大,但基本符合我国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学常识。从被解释变量来看,我国民营上市企业信贷融资可得最大值为26.339,最小值为0,不同样本企业间的融资情况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平均值为15.846,中位数为19.280,说明在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融资支持政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部分市场主体获得了必要的资金支持。然而,从整体情况来看,融资约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困难;从解释变量来看,ESG_score的均值为27.781,中位数为24.859,最小值仅有0.423,最大值为77.922,说明样本民营上市企业在ESG表现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且有超半数的样本企业ESG表现低于均值,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E_score的均值为17.754,S_score的均值为25.720,G_score的均值为23.069,说明样本企业ESG表现普遍偏差,并且在三个维度中,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维度表现较为完善,环境方面的表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他各变量的分布均在合理范围内。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近年来,人类经济活动空前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异常频现等问题,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在升级。ESG理念应运而生,与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高度契合。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但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积极践行ESG实践成为突破融资瓶颈的新方向。
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回顾并归纳了关于企业ESG与信贷融资的相关研究,对企业ESG表现与企业信贷融资相关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同时,运用2016—2022年间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己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地,为研究企业ESG表现对信贷融资的作用机制,将分析师关注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加入到研究过程中,并以两步法检验信息传递与经营稳健两条路径,打开了企业ESG表现影响信贷融资的机制“黑箱”。另外,根据地区异质性、行业异质性、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与企业内控制量异质性进行分组回归,分析民营企业ESG表现更好展现优势的场景,促进信贷融资获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民营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高其信贷融资规模,在此基础上验证了信息传递和经营稳健两条影响路径。即当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非传统财务方面信息表现优异时,能够为外界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增量信息,传递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积累企业声誉资本,加强外界网络关注度,有效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进而有助于获得更多的信贷融资;另外,当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进行贷款考量时,会重视企业的经营稳健性,即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所以本文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两个角度验证了民营企业ESG表现通过提高企业经营稳健性促进了企业的信贷融资获得。综上,本文的结论是民营企业ESG表现越好,将为外界提供更多的企业相关增量信息,对传统财务信息形成有效补充,积累企业声誉,提高网络关注度,缓解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促进企业信贷融资的获得。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