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学论文,本文对索菱股份破产重整过程和重整方案进行了重点介绍,依据部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评述了重整效果,结合重整过程得出了相关启示,并由此总结了促使索菱股份破产重整成功完成的重要因素。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伴随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各领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受外部环境剧变及内部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逐步陷入经营困境,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甚至到达破产边缘。由于此类企业往往关联众多利益主体,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机,将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破产重整制度为那些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提供了重获新生的机会。我国现行破产重整制度源于2006年《企业破产法》的立法创设,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该制度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挽救具有持续经营价值企业的重要工具,在防范企业破产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既有效保障了债权人权益,又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2014年,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专项文件,旨在健全市场主体的救助与退出机制,特别支持那些暂时面临财务困难但具备扭亏为盈可能或持有重要无形资产的退市企业通过重整程序实现自救。进入2021年,包括金融监管机构、财政主管部门在内的十三个部委联合发文推动企业重整工作,证券交易机构同步出台规范性文件对重整操作流程作出明确指引。
1.2文献综述
1.2.1文献计量综述
(1)统计来源与检索方法
本文所参考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均来自中国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主要通过索菱股份、破产重整和财务困境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相关论文按照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等进行分析,进而探究相关文献在近十年学术期刊和毕业论文中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2)文献数量分布及规律
通过查询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可以得知,破产重整等相关研究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并且研究与宏观环境和经济走势密切关联,说明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的越来越紧密,而且宏观经济情况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态。
如表1-1所示,近十年国内外关于破产重整等研究文献已经显现出增长的趋势,表明关于企业破产重整方面研究更加深入和细化,也说明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破产重整概念与特点
2.1.1破产重整概念
(1)破产重整
企业重整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司法救济机制,区别于传统的破产清算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司法协调促使债权债务双方达成共识。在法院监督下,债务主体与各债权人协商拟定重整方案,明确约定期限内采用特定方式完成全部或部分债务偿付。这一制度设计的独特价值在于,允许债务企业在维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逐步解决债务问题,实现企业存续与债务化解的双重目标。这一过程旨在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避免直接破产清算可能带来的更大损失。
破产重整制度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美国破产法的创立时期,旨在弥补清算与和解机制的局限性。该制度随后历经演变,逐步确立了其基础框架。随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纷纷跟进,对破产重整制度进行了各自的完善与调整,推动了该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成熟与普及。相较于这些国家,我国因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对破产重整制度的引入也稍显滞后。直至2007年6月,《企业破产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破产重整制度正式在我国经济领域落地生根。该法详尽规定了重整申请的流程、重整计划的制定、审批及执行等关键环节,为破产重整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破产重整制度在我国的成功引入与实施,健全了企业破产法律体系,还填补了原有制度在促进企业重生方面的空白,为面临困境的企业提供了法律路径和制度保障,为国内选择破产重整作为自救手段的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2破产重整动因
破产重整可以为企业带来财务结构的优化与现金流的改善。在企业重整实施阶段,为缓解即期债务偿付压力,债务方通常需要与各债权人协商制定债务重组方案。这些方案可能包括部分债务豁免、还款期限延长、债权转股权等多种形式的财务安排。这些措施能够疏通现金流,使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和关键项目中,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通过债务重组,企业能够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信用评级,为未来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除了财务方面的改善,破产重整还能带来运营效率提升和战略调整的机会。在重整过程中,企业往往需要对自身的业务结构、资源配置和运营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优化。通过处置不良资产、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企业能够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破产重整也为企业提供了重新审视市场定位、调整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的机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自身资源,制定更加符合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战略,有利于其抢抓市场机遇,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综合而言,通过破产重整,企业能够获得诸多益处,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摆脱破产困境,还可以为其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索菱股份破产重整案例分析..................29
3.1索菱股份基本情况...........................29
3.1.1行业背景..................................29
3.1.2公司概况................................32
4索菱股份重整效果分析..............................64
4.1绩效改善并得以稳固发展......................64
4.1.1短期绩效明显改善........................................64
4.1.2盈利能力显著增强....................................68
5经验与启示....................................87
5.1加入预重整环节保证重整效率...................87
5.2合理选择重整投资人..............................88
5经验与启示
5.1加入预重整环节保证重整效率
索菱股份在面对日益严峻的财务困境时,展现出了高度的前瞻性和灵活性,选择了“预重整”这一创新性的策略。预重整作为一种介于企业自主协商和正式重整之间的过渡性机制,为索菱股份提供了一个缓冲期,使其能够在正式进入重整程序前,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从而确保后续重整的顺利进行。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索菱股份管理层的决策智慧,也为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宝贵案例。
鉴于破产重整的不可逆性和复杂性,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在接到索菱股份的申请后,迅速启动了预重整程序,并经过深思熟虑,指定了北京市金杜(深圳)律师事务所作为预重整阶段的管理人。这一决定凸显了司法机关对索菱股份重整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的信任。金杜律师事务所凭借其丰富的破产重整经验和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为索菱股份的预重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在预重整阶段,索菱股份聘请了由资深律师、会计师和财务顾问组成的团队,负责设计预重整方案,并与债权人、法院及相关监管机构进行深入沟通。这一团队通过全面的资产清查和负债评估,制定了详细的预重整计划草案,涵盖了债务重组、资产处置、股权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预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过程充分考虑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企业的偿债能力,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并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索菱股份的破产重整具有显著的行业代表性,并且重整过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及可借鉴性。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代表,其重整案例填补了该领域民营企业破产重整研究的空缺,具有重要的行业示范意义。本文对索菱股份破产重整过程和重整方案进行了重点介绍,依据部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评述了重整效果,结合重整过程得出了相关启示,并由此总结了促使索菱股份破产重整成功完成的重要因素。结合前面的具体案例分析情况,本文的研究结论归纳如下:
重整过程中注重各环节效率为重整提速。索菱股份的破产重整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通过预重整与正式重整的高效衔接、关键环节的精准把控以及多方协作的紧密配合,实现了重整程序的全面提速。在预重整阶段,法院快速指定专业管理人,提前完成债权审核、资产调查和投资人谈判等核心工作,为正式重整扫清障碍,这种"预重整+快速重整"的操作范式为同类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在程序推进中,采用合并重整模式统筹母子公司的债务与资源,避免重复流程;在执行层面,通过简化表决程序、优化资金划转路径等方式,将重整计划执行时间压缩至4天。这种对效率的全程把控,不仅显著缩短了重整周期,更降低了时间成本对企业经营和债权人利益的负面影响,为同类企业的重整实践提供了效率优化的典范。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