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基于“双碳”的背景,以2009-2021年广西13个城市(钦州市缺失关键数据故舍去)为研究样本,聚焦广西碳排放效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提升碳排放效率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参加第75届联合国大会时,习主席提出一个观点:“在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已经作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一种明确指导方针。中国有决心在2030年之前达到碳排放的峰值,而且也将在2060年前努力地去实现碳中和。”到2021年的10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一起发布了一份文件《关于圆满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该文件中非常强烈地指出:“需要将碳达峰以及碳中和深度整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架构之中,以此来建设出一个绿色并且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用积极稳妥的方式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个目标实际上必须按照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在能源领域进行介入,更加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并推动新型能源系统规划及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根据全球碳预算(Global Carbon Project,GCP)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CO2排放量为114亿吨,约占全球的30.68%。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之间的矛盾问题可能愈发明显,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国家经济良性转型及持续发展的过程来说,这是一个新命题,也是推动发展方式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如何在减少能源耗费和碳排放量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徐丹丹,2023)[1]。由此可见,在推动中国产业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提升碳排放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因素也可能是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
1.2相关概念界定

在特定资源和约束条件下,实现最大产出或效果的能力一般指的就是效率。效率体现了在特定的资源和条件下取得最佳结果的能力,效率的主要分类是:一是技术效率,Farrell(1957)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技术效率的概念和内涵,其研究表明在假定的理想状态下,投入产出组合能够达到最优化,从而实现技术效率的最佳值[2]。 Lieberstein(1966)基于此,将技术效率定义为同一投入下单位产出的理论最大值与实际产出之比[3]。二是配置效率,其指的是在企业或其下属的部门在某种特定时段中,为了达成设立的那个目标而不得不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背后涉及到哪些支出的最低要求。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对资金投入和其他要素之间微妙但必要的重新组合,人们可以观察到实现理想产品产量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提升,这一过程中的效果还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持。
因此,效率展示了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合理利用,也提高和优化生产力的能力,同时,这不仅凸显了在决策过程中进行最优化升级以及合理设置优先级的必要性,更体现了一种在有限的时间、特定的条件和资源约束下,企业和个人群体所做出的最优选择与战略布局。这种决策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或群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精准地识别关键任务,高效地分配有限资源,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它强调了在面对各种限制因素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权衡,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为实现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以实现最大最优成果的一种能力。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
2.1理论基础
2.1.1习近平 “两山”理论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两山”理伦自此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并于党的十九大被正式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一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生态实践深思所得,透彻揭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应置于优先地位。理解“两山” 理论可从多方面着手:核心是探讨经济与环保的平衡,即“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不仅确立生态保护优先次序,还凸显出环境价值。在人、自然和发展的交织中,“两山”理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指明方向,寓意深远,且发人省思。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因此,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两山”理论提出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平衡的观点,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体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对立面,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强调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共生。最后,“两山”理论深刻地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思想,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强调了生态保护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两山”理论的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意味着在制定和实施任何经济政策时,都需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长远影响,确保经济增长不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切不可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总之,“两山”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通过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可以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2.2碳排放效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碳排放效率作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查建平等(2022)研究表明旅游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联[88]。目前碳排放效率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一方面是人们绿色生活意识提升,另一方面优化旅游市场机制,最后是旅游环境改善明显。
首先,绿色生活意识的提升。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旅游产业作为与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紧密相连的行业,通过提高碳排放效率,能够吸引更多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出行的游客。这不仅促进了旅游产业的绿色转型,也推动了社会整体的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使旅游企业向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吸引更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游客,从而增加旅游收入和市场份额。
其次,旅游市场机制的优化。随着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旅游市场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这不仅体现在对旅游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和激励,更体现在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经营策略。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绿色信贷和环境税收等政策工具,以此激励旅游企业低碳减排生产。这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旅游行业制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旅游竞争环境,进而促进旅游业良好发展,提高旅游经济。
最后,旅游环境的明显改善。提高碳排放效率意味着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采取更加环保的措施,鼓励广大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电动车辆的使用等,以及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智慧化、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学技术改善游客旅游体验等。
第三章 广西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增长的测算与现状分析 ................... 24
3.1 广西碳排放及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24
3.1.1 广西旅游资源概述 .......................................... 24
3.1.2 广西碳排放现状分析 ........................................ 25
第四章 广西碳排放效率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36
4.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36
4.1.1指标选取 ......................... 36
4.1.2数据来源 ............................ 38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3
5.1 研究结论 ............................. 53
5.2 研究建议 ................................. 54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6
第四章 广西碳排放效率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
旅游经济增长(travel)。用旅游总收入表示,详见第三章。
(2)解释变量
碳排放效率(co2)。采用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模型计算碳排放效率,详见第三章。
(3)调节变量
参考前文碳排放效率对旅游经济增长调节机制的分析,本文选取的调节变量有绿色技术创新,采用各城市绿色专利授权数项加1后的对数来表示;环境规制强度,采用环保相关词汇出现频数与政府工作报告中频数的比重来表示。
(4)控制变量
因为旅游经济增长会受到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故本文借鉴吴丹丹等(2023)[97]、何文举等(2019)[98]文献的做法,引入一组控制变量: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城乡融合度。
政府干预程度(gov):用各城市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表征。通过适度的政府行政措施来补充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不足,以指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升地区旅游经济的收益。这种干预能够确保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增加经济收入。然而,也必须认识到,政府的干预如果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可能会压制市场的自然活力,这最终可能会对旅游经济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过度的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抑制创新和竞争,从而阻碍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和繁荣,不利于旅游经济增长。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文聚焦于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现实问题,深入探讨了碳排放效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本文对碳排放效率及旅游经济增长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阐明了相关理论基础及其潜在的影响机制。其次,阐述广西的碳排放量及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指明研究对象广西的研究必要性与重要性;再次,测算了广西13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增长,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最后,以广西2009年至2021年除钦州市以外的13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效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其区域异质性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广西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但增速较缓。广西的A级景区数量整体往上升,A级景区方面,截止2024年2月,广西5A级景区增至10家,依据2023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截止2022年,桂林市拥有广西最多旅行社数量为425个,南宁市次之175个。广西的旅游资源越来越丰富,广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从广西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来看,广西二氧化碳碳排放量2009年是109.7百万吨,占全国比重1.35%,同比增长14.59%,2020年广西二氧化碳碳排放量222.24百万吨,全国1.76%。广西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十来年整体水平较平稳,比重基本维持在1.7%左右,无骤然上升趋势 。广西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依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坚持效率引领、创新驱动,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第二,广西各城市碳排放效率均为正值,但部分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增长速度为负值,呈现降低趋势,而各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增速均为正数,总体呈递增趋势。2009-2021年,柳州市的年均碳排放效率最高,达到了40.03%,其次是防城港市、桂林市、河池市、贺州市,其中梧州市年均碳排放效率最低,仅为26.33%;从增速来看,北海市、河池市、防城港市排名前三,但是从总体来看, 2009-2021年广西13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均为正值,且桂北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普遍高于桂南地区。年均旅游经总收入排名前三名是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其中南宁市的年均旅游经总收入为835.22亿元,位居第一;来宾市年均旅游经总收入最低,133.57亿元,但是其增速确实第一,增速为31.65%,从增速来看,广西13个城市的增速均为正数,说明13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增长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