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本文以人才断层为研究入手点,深入剖析H矿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理论基础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人才断层的概念界定以及PEST分析模型等,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及“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传统煤炭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位于黑龙江省内某资源型城市的老牌能源型国企--H矿业公司正处于组织变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在技术迭代、绿色转型及市场化竞争的多重压力下,该公司暴露出显著的人才断层现象,其表现为核心岗位青黄不接、技术传承断裂以及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煤炭行业正面临着行业转型与组织变革的双重压力。煤炭行业正经历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的转型,智能化开采、绿色矿山建设等新兴领域对人才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然而,H矿业公司作为传统国企,其人力资源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存在用工机制僵化、绩效评价粗放等问题。例如,一线工人多依赖农民合同工,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难以适应自动化设备操作需求;技术骨干老龄化严重,年轻工程师因缺乏系统培养而无法快速接替关键岗位。这种人才结构失衡,使得企业在推进智能化改造时面临“技术断层”与“经验真空”的双重困境。
H矿业公司作为黑龙江省内的资源型城市的老牌矿业公司,组织变革和行业转型的压力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研究显示,H矿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显著缺陷:人才梯队建设缺失,未建立针对技术、管理双轨路径的储备机制,导致核心岗位(如地质勘探、安全监管)后继乏人;培训体系与需求脱节,传统技能培训未能覆盖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大数据分析、物联网运维等新兴领域,加剧了员工能力与岗位要求的错配。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针对东北老工业城市煤炭企业人才梯队建设进行研究,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剖析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核心矛盾,为多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供了重要切入点。
本文利用激励理论、人才梯队建设、组织变革等理论为人才断层现象进行了理论支持,对人才断层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并将人才断层这一外在表现归因于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同时将团队断层和人才梯队建设等理论引入煤炭企业进行研究,验证了人口断层、能力断层等问题在煤炭企业的表现,丰富了理论的情境解释力,弥补了现阶段对于传统行业人才断层现象解释的空白。本研究不仅是回应煤炭企业人才断层现象这一现实问题,而是究其根本即人才梯队建设不足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其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揭示“人力资本—制度—技术—空间”的多维互动,构建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将人的能动性置于转型研究的核心,为全球工业城市的人力资源理论探索提供了新视角与方法论启示。
1.2.2实践意义
本文深入剖析H矿业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其在招聘储备、岗位配置、激励机制及技术传承四大核心环节的系统性缺陷。
一、在人才引进层面,公司受制于传统招聘观念与战略规划缺失,亟需拓展新媒体及猎头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并优化定向培养项目,以增强高端技术人才储备。
二、组织结构方面,审批冗长与流动机制僵化加剧人才错配,需通过组织架构动态调整、建立技能评估体系及跨岗培训制度,推动井上井下人才高效流动。
三、针对激励不足问题,应构建市场化薪酬模型与双轨晋升通道,融合智能矿山KPI指标重塑绩效体系,激发员工创新潜能。
四、技术传承环节则需系统规划人才梯队,搭建结构化知识平台并完善后备培养机制,依托科学评估体系保障技术迭代连续性。通过分层设计管理层、技术骨干及基层员工的差异化解决方案。
本文为H矿业公司构建智能矿山适配的人才结构提供实践路径,助力突破人才断层瓶颈,强化核心竞争力,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持续动能。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贯穿企业管理各个维度的重要学科,从人力资源的利用到企业的战略性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1954年,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第一次被彼得·德鲁确定,他认为每个员工都具备不同的能力和特点,并且每个员工都具备着不同的潜力,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利用一些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将员工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运转效率。自19世纪末,制度经济学家康芒在《产业政府》一书中提出人力资源这一词,使人力资源理论发展开启了萌芽期,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人事管理高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终于成型并且迅速在西方兴起,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逐渐引入中国。刘小明早在1987年就做了相关研究,他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包括经营者,各阶层的管理者以及所属全体职工在内的、能在管理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服务带来利益的全部人员。人力资源是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最主要的资源[1]。
本文在人才断层的视角下应用组织变革理论、激励理论等对H矿业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进行探究。关于人才断层的概念学界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其并不是一个经过长时间打磨过的基础理论,但是确实是一个存在已久的实际问题,并且是一个成因复杂的复合型问题。早在1986年许颖元就已经提出作为具备社会属性的人才群体,从横向来看,它是由各类人才相互关联、协同形成的有机整体,体现在人才的知识与专业分布上;从纵向来看,它是由同类型人才前后衔接而成的人才链,体现在人才的年龄层次上。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任何一个方面或环节出现缺陷,都无法形成完整的人才体系,必然会导致空缺或断层的出现,从而对我们的发展事业造成不利影响[2]。
2.2文献综述
2.2.1人才梯队建设应用
人才梯队建设的应用领域广泛覆盖各类组织与行业,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的人才储备与培养机制,保障关键岗位的连续性并支撑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早期的人才梯队建设理论在国内学术界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将其应用在体育事业发展上,余曦、许崴(2021)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为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37]。
万珂、王少泉、曹冬英(2022)认为人才梯队建设的动力源泉是社会发展形式的倒逼,人才梯队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层的本位主义错误对于组织和个体本身的影响会导致人才梯队建设造成非均衡困境。组织不断变革的同时,人才梯队建设也需要更新人才观念、强化顶层设计,打破“低水平非均衡锁定”,构建高水平的非均衡状态[38]。
康琪、操友根等学者(2023)在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对于战略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战略科技人才的识别和培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培养人群是青年科技人才和一线新创业人才。人才梯队的建设要针对于高创新能力人才并且要将战略眼光和哲学素养等列入人才梯队培养的指标当中[39]。
第三章H矿业公司现状分析..................................21
3.1 H矿业公司基本情况...................................21
3.1.1 H矿业公司简介............................................21
3.1.2 H矿业公司组织架构........................21
第四章人才梯队建设问题探究...........................36
4.1深度访谈过程....................................36
4.1.1访谈目的.........................................36
4.1 2访谈提纲设计思路............................36
第五章H矿业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的优化对策及保障机制.................54
5.1优化对策................................54
5.1.1智能矿山岗位结构重构...............................54
5.1.2校企协同育才模式..................................55
第五章H矿业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的优化对策及保障机制
5.1优化对策
5.1.1智能矿山岗位结构重构
基于前文对H矿业公司岗位流动僵化和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剖析,可发现该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岗匹配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认为H矿业公司应该构建智能矿山岗位结构重构的框架,具体见表5.2:
由表5.1可以看出智能矿山岗位重构实施围绕4大维度展开系统变革。
(1)岗位设置水平上的结构性调整。组织架构优化聚焦“减省地面、强化井下”原则,精简传统采掘岗位,成立矿井智控中心,整合调度、监测、控制功能,实现“一站式”集控;为了更好地满足智能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的建设要求,在岗位配置上新增瓦斯预测分析师、无人采区调度员等创新职位。
(2)根据这一岗位结构的变化制定人才适配策略。通过内部流动机制,构建一个以CMSI矿工技能评估为中心的转岗通道,对传统的采掘工进行了转岗培训,从而实现了智能化的操作;使用RMIS(资源矿山信息系统)构建一个为期三年的滚动需求预测模型,并根据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每个季度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人才的供应与岗位的需求能够精确匹配。
综合来看,H矿业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结构性调整后,可以从“劳动密集型”的运营模式转向“技术密集型”的模式,以便更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源并提升其智能运营效能。这一变革不仅实现了岗位结构的优化,使得企业可以在全新的岗位框架内对人才进行培养和激励。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H矿业公司人才梯队建设问题本质上是组织变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结果表象。本研究以激励理论、人力资源招聘与储备理论等为框架,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内外部文献资料,并结合涵盖管理层、技术层与基层的三维访谈数据,最终构建出涵盖四个核心领域的解决方案体系: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智能化矿山岗位体系重构;矿业人才差异化激励机制;井下技术经验数字化传承平台建设。具体研究如下。
本文以人才断层为研究入手点,深入剖析H矿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理论基础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人才断层的概念界定以及PEST分析模型等,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梳理,明确了人才梯队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文献综述部分对人才招聘与储备、人岗匹配理论、激励理论、组织变革理论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在原因分析上存在局限性,大多从单一角度出发,缺乏对传统能源国企体制限制等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且在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上,缺乏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方案。
H矿业公司作为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传统煤炭企业,面临着政策约束与经济环境因素带来的发展制约。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显著缺陷,主要体现在人才梯队建设缺失、培训体系与需求脱节等方面。具体来说,公司在招聘方式上较为传统,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培训体系侧重于传统技术和安全生产,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投入不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薪酬结构不合理,晋升通道单一;人才梯队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核心岗位后继乏人。此外,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也未能及时适应智能化转型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人才梯队失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