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社会学硕士论文,本文在对煤炭采掘辅助工的生育焦虑进行深入研究时,存在一定局限性。煤炭采掘辅助工作为一个规模庞大且分布广泛的职业群体,难以采取量化方法大规模地进行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难以实现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全覆盖;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后,长期稳定的低生育率导致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并带来了一系列人口问题,如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大幅下降等,使中国进入以成本约束驱动为主导的低生育率阶段。为此,我国开始调整人口政策。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势大力沉,影响重大深远。为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和生育政策,2021年7月20日党中央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设施重大决策,开启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但由于育龄妇女数量缩减、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婚育年龄推迟等,短期内政策效果难以显现。2022年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总和生育率跌破1.1,低于生育率警戒线1.5,远低于维持人口总量不变的世代更替水平2.1,随着堆积效应的消失,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生育率还将进一步下滑。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近年来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可能与社会中广泛存在生育焦虑情绪有关。生育意愿是指育龄人群在生育方面的主观想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育水平提升的潜能。从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2021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大概是1.8,但2021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1.15,意愿和行为的背离在数据上清晰地体现出来,这可能会使育龄家庭处于生或不生的摇摆境地,由此产生生育焦虑。生育焦虑是人们在生育决策上的矛盾状态。一方面具有生育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却存有某种担心和顾虑。个体“生育焦虑”与生育观念、生存状态、未来预期等诸多社会因素连接在一起,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上述社会背景下,探索生育焦虑的社会成因并提出一定的应对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研究聚焦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的二孩生育焦虑问题,通过整合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和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深入探讨这一特殊职业群体面临的生育困境。研究发现,煤炭工人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特性显著加剧了工作与家庭间的矛盾冲突,而有限的经济资源则迫使其在生育数量与养育质量间艰难权衡。这一研究不仅拓展了两个经典理论在蓝领工人群体中的适用边界,揭示了结构性因素对生育决策的深层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改善产业工人家庭福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生育意愿及其变化趋势是预测未来生育率的关键因素,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是生育行为的开始,生育焦虑是否解决决定了生育行为是否能落实,由此决定生育率是否提高。基于G市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生育焦虑状况的考察,深入分析内在因素,对煤矿职工群体缓解生育焦虑、增加劳动力供给、加强企业建设、提供社会保障政策参考、提高相似区域生育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提供借鉴和参考,最终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促进其生育意愿转化为实际的生育行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2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煤炭采掘辅助工
关于煤矿采掘辅助工的定义,采掘工人通常是直接参与生产或业务操作的工人,比如负责掘进、探水、采煤等工作;辅助工人指凡是不直接参与采煤或掘进的工种,为采掘工人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辅助人员,比如运输队、机电队、通风队、地面辅助工(地面监控员、调度员、地面运输工人、洗选工人、变配电站工等辅助性工人)。因此将煤炭采掘辅助工定义为:为采煤掘进的操作人员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辅助工种。
2.1.2生育焦虑
目前,学界认为生育焦虑主要分为三种:不愿生、不敢生和不能生。“不愿生”是指没有生育意愿或生一个就足够的群体,但受家庭或周围人的影响,处于生或不生的摇摆状态中;“不敢生”是指具有生育意愿,却由于各种经济和生活压力或担忧孩子健康问题而选择不生或少生的群体;“不能生”主要是由于自身年龄偏大或身体原因等,想生却生育困难的群体①。
关于生育焦虑的定义,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生育焦虑”是人们在生育决策上的矛盾状态,一方面,具有生育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却存有某种担心和顾虑。有关二孩的生育焦虑也有文献研究,闫玉、张竞月(2018)明确提到“二孩生育焦虑”指的是在二孩生育决策过程中,当生育主体的主观二孩生育意愿与客观的生育行为阻碍出现矛盾时,育龄主体就会产生焦虑情绪②。杨清(2019)认为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生育焦虑呈现出新的特点:围绕是否要二胎及其所带来的后续经济、工作和家庭压力,称为“新生育焦虑”③。张晓红(2017)以职业女性的二孩生育焦虑研究为题,探讨了在“全面二孩”政策下高校青年女教师“生不生二胎”的生育焦虑④。
2.2理论基础
2.2.1工作-家庭角色冲突理论
Kahn首次定义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的概念,认为个体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不同角色,面对各种角色需求的不同时会导致冲突。格瑞豪斯和贝特尔(Greenhaus&Beutell)以角色冲突为研究视角指出,工作—家庭冲突是指由于工作和家庭两个不同领域的角色压力不相容所导致的角色冲突。Frone,Russel&Cooper(1992)发现工作—家庭冲突并非单向的,其具有双向性,即工作角色的扮演(或家庭角色的扮演)因为家庭角色的扮演(或工作角色的扮演)变得更加困难,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①。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将工作—家庭冲突分为3类:基于时间的冲突、基于紧张的冲突和基于行为的冲突。时间冲突指的是各角色相互占用个体时间,使其难以同时满足来自家庭和工作的角色期待而引发的冲突。紧张冲突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一角色时产生的压力影响到另一角色任务的完成。行为冲突是指个体在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行为方式之间发生的冲突②。
在本文中,工作—家庭角色冲突理论为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缺少照料时间提供了理论支持,有效分析了采掘辅助工和作为其妻子的职业女性的工作角色扮演基于时间方面与作为父母的家庭角色扮演发生冲突,失去对照料孩子与工作的平衡,从而导致其家庭在生育二孩中不得不考虑这一冲突带来的结果,由此在“生与不生”中徘徊。
第3章G市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二孩生育焦虑问题状况调查..................14
3.1 G市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总体情况.........................14
3.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4
3.3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生育焦虑存在性............................17
第4章G市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生育焦虑原因分析.................................24
4.1煤炭采掘辅助工的安全健康性问题..........................24
4.2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的照料焦虑.............................26
第5章缓解G市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生育焦虑的建议..........................39
5.1多主体聚力协同共担照料压力...........................39
5.1.1政策层面.....................................39
5.1.2煤矿企业层面...............................40
第5章缓解G市煤炭采掘辅助工家庭生育焦虑的建议
5.1多主体聚力协同共担照料压力
5.1.1政策层面
关于育儿假落实,要加快立法。基于调查显示,煤矿采掘辅助工家庭中父亲育儿存在很大缺口,由于工作性质导致父亲育儿的缺位,对亲子关系及家庭关系的维系和发展有着不利影响。而家庭中,父亲育儿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在孩子成长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指出“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①,但目前还没有建成全国性的父亲育儿假制度,没有将生育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②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这就导致部分煤矿家庭中父亲没有足够照顾孩子的时间和能力,父亲育儿的缺位减少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也降低了孩子对父亲的需要感。
要加快关于煤矿家庭中父亲育儿假的法律制定,以法律形式保障煤矿家庭父亲生育假的权益,推动煤矿采掘辅助工父亲育儿,减轻煤矿家庭中的照料负担,营造生育友好型职场环境。可根据假期的功能不同,合理设置煤炭采掘辅助工各种生育假的天数,并将其设置为不可转让的个人权益;采取拆分假期或限制假期使用时期的方式,保障煤炭采掘辅助工能够在子女最需要照顾的时间参与育儿。对于促进育儿假制度的落实,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对于煤矿企业采用正面激励,对落实育儿假和社保的优秀煤矿企业颁发“家庭友好型企业”并予以激励,同时减免税收;提高省级煤炭企业对父亲育儿假的接纳程度,在企业中起带头榜样作用;对于地方煤矿国企进行补贴和必要的经济支持,促进生育假的落实。
第6章结语
6.1研究回顾
21世纪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人口总量进入负增长阶段,生育率持续不断下滑,总和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维持人口总量不变的世代更替水平,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日益加剧,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结构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人口问题,释放生育潜能,缓解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趋势,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结合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能源变革的关键所在。煤炭职工是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煤矿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的基石,采掘辅助工是发展煤炭产业的中坚力量,聚焦煤炭采掘辅助工的切身利益刻不容缓,生育焦虑问题是采掘辅助工众多焦虑中的重要一环,了解和缓解其生育焦虑有利于促进生育意愿转化为实际生育行为,有助于劳动力的延续和结构稳定,保障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相似区域生育率提供有益借鉴,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人口长期稳定均衡发展。
研究发现,多数采掘辅助工具有二孩生育意愿,但并未落实生育二孩的行为,意愿和行为的背离导致其在生与不生的决定中摇摆,导致其产生生育焦虑,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其生育意愿与行为脱节?研究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第一,工作特性导致的安全性焦虑;第二,包括采掘辅助工照料缺失、职业女性照料困境及对帮扶育儿担忧的照料焦虑;第三,生育喂养和教育投资成本不断增加的经济焦虑;第四,女性所面对的生育健康担忧等。为缓解生育焦虑,解决人口问题,需从全局出发,各方协同发力,多系统解决生育难题。对于照料方面,政策、煤矿企业、矿区社区共担照料压力;对于经济压力,继续执行生育补贴、加强教育改革,多系统缓解经济问题;关注女性生理心理健康,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