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学硕士论文,本文以SP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较为深入的现场调研和广泛的文献分析,针对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政策以及SP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物流现状。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随着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实施资金倾斜和增加农村投入等政策的不断推出和深化落实,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改观。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仍然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其核心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的振兴与发展需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同时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伴随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消费增长,物流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如《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2025年“乡乡设网点、村村有服务”的目标,以及强调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然而,中国农村物流体系仍面临政策不健全、支撑要素薄弱、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区域发展极不均衡,这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形成较大反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从农村物流的概念到物流体系的概念,从农村物流的发展模式到具体农村物流建设的技术方法,从物流节点的选择到物流网络的建设再到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从人才的培养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农村物流体系的研究,学者们从未停下脚步。
1.2.1国外研究现状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研究在网络规划方面,Kin et al.(2020)运用系统文献分析,归纳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的三种主要方法:需求导向、成本效益和多准则决策法,通过比利时案例验证了多准则决策方法的优越性[1]。Sheffi(2019)基于网络优化理论,提出了农村物流节点“核心-辐射”布局模型,通过对美国农村地区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人口密度、经济活动和交通可达性是影响节点布局的关键因素[2]。在基础设施投资决策领域,Gevaers et al.(2021)构建了多准则投资评估框架,通过对比分析欧洲多个农村地区的投资案例,发现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3]。在新技术应用领域,Tavasszy(2019)研究了设施规模与服务半径的关系,通过荷兰案例分析,提出了基于服务覆盖率和运营成本的设施规模优化模型[4]。Crainic(2020)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加拿大实践案例,证实了数字技术能显著提升设施利用效率[5]。
(2)农村物流运营机制研究在运营模式创新方面,Kovács(2019)通过对欧洲八个国家的案例分析,归纳出传统配送、社区协同、平台整合等五种典型运营模式,并评估了各模式的适用条件[6]。De Vries(2020)研究了新兴市场的农村物流运营模式,基于多国实证数据,发现混合运营模式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提出了运营模式选择的决策框架[7]。在效率提升领域,Macharis(2021)探讨了协同运营机制,通过比利时案例研究,提出了资源整合的三层次框架,证实了协同运营对提升运营效率的积极作用[8]。在成本控制方面,Marcucci(2020)研究了利益相关方协调机制对运营效率的影响,通过意大利案例分析,提出了多方利益平衡的协调框架[9]。Wanke(2019)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巴西农村物流运营效率,发现规模效应是影响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基于规模的效率改进策略[10]。
第2章相关理论及方法
2.1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旨在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最终达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自战略提出以来,中央持续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连续发布一号文件指导工作,并于2018年出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一纲领性文件,2021年更是成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这一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支持。
战略实施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在政治层面已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领导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加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中华优秀农耕文明的传承和国人深厚的乡村情结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些条件共同为战略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地方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路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山东省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列为重点发展战略,其中菏泽市单县的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采用了政企合作模式,通过与中美华尔集团合作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推动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技术投入乡村建设,还能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项目效益,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条件已经相当成熟,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真正将战略落到实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
2.2现代物流
2.2.1现代物流的定义
现2001年我国发布的《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此定义既参考了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定义,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物流发展的现实。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性差异明显,不同地区对物流服务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并在观念上也有分歧。我国物流定义所提到的对象只有物品,忽视了实际物流过程中相关支持性服务和信息的流动,这显得不够完整。又因为许多企业和行业“整体化”观念还未形成,行业间协调合作不够,所以物流定义只涉及到企业间的合作范畴,而没能够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此外,我国的物流定义中还忽视了物流的目的,没有突出物流的效益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定义也正处于探索和研究完善过程中[41]。
2.2.2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根据物流发展情况,将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42]:
(1)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能更快速地响应上下游需求,缩短前置时间和配送间隔,加快配送速度,提高商品周转率。
(2)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注重将物流与供应链其他环节整合,包括物流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以及物流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服务系列化物流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和系列化,除传统服务外,还向上游拓展至市场调研、采购等,向下游延伸至配送、咨询、方案规划等增值服务,同时提升这些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作业规范化强调功能、流程、作业的标准化和程式化,简化复杂作业,使其易于推广和考核。
(5)目标系统化从整体角度规划公司的物流活动,协调物流与商流及公司目标的关系,追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手段现代化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如GPS、卫星通信、射频识别等,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
第3章SP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27
3.1 SP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7
3.1.1综合经济实力情况.............................27
3.1.2三次产业发展概况...............................27
第4章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需求分析.....................39
4.1生产服务性物流需求分析......................................39
4.1.1第一产业物流需求分析...............................39
4.1.2第二产业物流需求分析................................42
第5章SP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方案........................49
5.1 SP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思想.............................49
5.2 SP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目标及原则......................49
第5章SP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方案
5.1 SP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应着眼于构建一个高效、便捷、覆盖广泛且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网络,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的需求和农产品销售的需要。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物流服务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居民,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生产效率。这包括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等,为物流车辆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同时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小型化、多样化的运输工具和服务模式。其次,强调科技创新驱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升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建立智能仓储、优化配送路线规划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并且,借助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上行,帮助农户更好地对接市场,实现增收致富。再次,重视绿色环保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货物运输,减少碳排放;同时加强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管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最后,强化政策支持与合作机制,政府应当出台更多有利于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此外,还需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共同推进农村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结论
本文以SP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较为深入的现场调研和广泛的文献分析,针对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政策以及SP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物流现状,依托物流体系相关理论、方法,面向SP县农村物流体系,深入分析,明确指出SP县农村物流现存的突出问题及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SP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方案及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SP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农村物流现状调查了解,明确指出了该县目前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支撑要素薄弱、运营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2)通过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SP县按照一、二、三产业角度进行需求预测得出目前该县需要提升农村物流水平,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3)依据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农村物流建设方案,方案中主要包含政策体系建设方案、支撑体系建设方案、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运营体系建设方案以及建设方案实施建议。
虽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中外文献,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方法对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但由于资料获取等研究条件所限,有些方案仅提出了总体想法和解决思路,并没有做到深入的规划,还存在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空间。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努力弥补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