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学硕士论文,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湖南省双峰县H镇S中学进行个案调研,发现S中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以下问题: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项目开发存在项目单一、劳动价值的引领和劳动精神的培育关注度不高。
1.引言
1.1 选题缘由
1.1.1 中小学落实劳动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劳动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 。202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文件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具体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法,并制定了详尽的标准。其中,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途径的多样化,需兼顾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在课程体系上,要求各学校必须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在课外及校外活动中,也应积极安排劳动实践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在不同场景下深入体验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中小学生的劳动时间安排,《纲要》亦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小学1年级和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星期的家庭生活及课外活动中的劳动时间应大于2个小时,而其他年级的学生则需达到3小时以上,旨在通过持续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纲要》下发后,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地进行着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按照《纲要》的指示,农村初中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农村地区则可使用相应的土地、农田、山林及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全面发展与提升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农村教育的全面振兴贡献一份力量,研究中选取湖南省双峰县H镇S中学作为样本单位,对其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探讨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优化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起到根本作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明确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倡导教师在实践中教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其中劳动正是“做”的生动实践。他深刻指出:“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手脑并用,增强自我独立能力,获取真知灼见,并深切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与付出”。这充分揭示了劳动教育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性,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劳动教育以其独特的综合育人功能,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四育”全面协调发展。针对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劳动教育体系的规范化、有效性和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
2.1 调查设计
2.1.1 问卷设计
结合 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情况,本研究使用《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如表1-1所示),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湖南省双峰县H镇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问卷主要从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形式、“校家社”协同、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五个维度设计:共包括26个题,其中第 1 题和第2题为学生的基本信息,1~6 题、14题、9~11题、19~25题为单项选择题,7~8题、 12~13题、15~18题、26题为多项选择题。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形式
(1)劳动项目开发情况
① 劳动项目设计
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项目设计涵盖制订项目目标、选择项目内容、确定劳动场域、明确项目过程、提炼项目操作方法等方面。在问及:是否学校有劳动项目设计时,学校行政人员说:“没有,但是每个学年都有学习雷锋活动月和环保小卫士活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S中学的学习雷锋活动月和环保小卫士活动,有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劳动场域和实施过程等内容,但是整个项目设计的内容仅限于日常生活劳动,并未开展有关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项目设计。实地观察了解到S中学的劳动场所即学校的卫生区域范围和校园周边的马路,没有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和专用教室;劳动文化氛围布置也仅是张贴标语;还存在工具设备和材料等不齐全的情况。
对于“学校是否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有177人(96.72%)选择了“是”,而只有6人(3.28%)选择了“否”。及对于“多久上一次劳动课程”只有30人(16.39%)选择了“每周有一至两节劳动节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参与者都知道学校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且安排了课程。对于“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劳动场所吗”,有162人选择了没有专门场所或没有场所,说明学校不太重视或没有相应的资源来支撑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不能确定专门的劳动场域(包括劳动场所、工具设备、材料及劳动文化氛围等),而劳动场域恰好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及对于“劳动课程通常在哪里开展”这题,选择在学校开展的比例最高,占总有效次数的91.8%。
3. 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 29
3.1 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缺乏创新 ........................ 29
3.2 劳动教育课程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 30
3.3 劳动周未按规定开设 ...................... 31
4. 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问题的成因 ...................... 34
4.1 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 34
4.2 学校方面 ............................. 36
4.3 “校家社”协同方面 .......................... 40
5. 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优化建议 ...................... 42
5.1 树立新时代劳动理念,厘清劳动教育价值 ....................... 42
5.2 提升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的质量 ............................ 44
5.3 优化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 46
5. 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优化建议
5.1 树立新时代劳动理念,厘清劳动教育价值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劳动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劳动综合素质。此综合素质,系学生在持续的学术学习与劳动实践活动中逐步塑造而成,旨在为其个人生涯的长远规划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奠定坚实的价值观基础、塑造必要的道德品格及掌握关键的能力技能。此综合素质,不仅是劳动课程教育成效的集中展现,更是其育人使命与价值的深刻体现。”农村初中要开设好劳动教育课程,师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首要工作,对劳动的片面认识也亟需转变,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在党的重要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应秉持对劳动成果的深切敬意,对知识的无限崇尚,对人才资源的充分珍视,以及对创新创造活动的坚决支持,同时,他号召全社会积极弘扬劳动精神,旨在构建一个尊重劳动价值、崇尚知识力量、珍视人才资源、鼓励创新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新时代应树立新的劳动理念,唯有摒弃传统观念,劳动教育课程方能稳步前行。
6. 结论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湖南省双峰县H镇S中学进行个案调研,发现S中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以下问题: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项目开发存在项目单一、劳动价值的引领和劳动精神的培育关注度不高、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灵活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劳动实践、S中学未开设劳动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等现象;且尚未建立“校家社”一体化的劳动教育环境;劳动课程评价缺乏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滞后等问题。
针对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本文从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学校方面和“校家社”协同方面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成因。第一,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财政经费紧张、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乏力、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滞后、尚未健全劳动安全保障制度;第二,学校方面: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认知不足、教师整合劳动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滞后、教师进行学科融合劳育的能力欠缺、学校缺乏劳动场域保障、劳动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整、学校重学业成绩轻劳动教育;第三,“校家社”协同方面:“校家社”劳动教育的关系割裂、“校家社”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针对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其成因,本文提出了优化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路径:第一,围绕新时代劳动理念和劳动教育价值:更新劳动教育理念,转变家长“唯分数论”的思想认知,更新学生的认知;第二,提升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的质量;扩充知识技能,提升劳动教育实践力,加强在岗教师的劳动教育课程培训工作,转变绩效考核方式,第三,健全教师晋升机制优化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挖掘乡土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其他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第四,健全中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机制:明确评价标准增加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第五,完善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落实保障,完善安全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第六,改善S中学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